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9名视障学生,从百色到武汉,捧回全国大奖的背后……

2025-09-09 10:56:00

8月18日,湖北省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的舞台上。

追光落下,照亮9个安静的身影。

他们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,他们的世界没有光,却正以歌声照亮别人的夜。

清澈的童声缓缓流淌,如山谷溪流,穿透寂静:
“你听,是风在说话,它说,等麦穗垂头的时候,就会有人回来……”
“你在何方,何时归乡,你说你想家了,你想我了……”
一曲《风也可温柔》终了,台下掌声如潮,不少观众低头拭泪。他们听到的,不仅是童真的诉说、纯净的歌声,更是一种亲人离乡盼亲归的深沉感情,一种穿透黑暗的思念。

近日,捷报传来,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《风也可温柔》这个由视障学生完成的声乐节目,作为广西代表队选送的六个节目之一,凭借深情演绎与独特艺术表达,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一类节目。奖杯很重,但重不过那段从百色走向全国的旅程——这背后,是数百个日夜的坚持、汗水与热爱。


缘起:那一阵吹进心灵的“温柔之风”

2024年12月,第十一届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的通知送达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。选送节目的任务落在了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少先队辅导员、音乐教师李飘飘的肩上。

“压力非常大。选中的学生都是视障孩子,教学只能靠口传心授,一遍遍重复。”李飘飘说。选择一首怎样的歌,成为第一个难题。直到她听见《风也可温柔》——一首白族民谣。
“歌词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。”李飘飘说,“我们很多学生都是少数民族,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务工,聚少离多。歌里那种盼归的思念,他们最能体会。”第一次排练的时候,李飘飘先和学生们解释了歌词表达的情感,大家都很感动,因此在演绎中饱含真情。
学校以往报送的都是舞蹈类节目,声乐类节目这是头一回。
对这些2019年才接触视听练耳的学生来说,他们之前登上最好的舞台只在百色,登上全区甚至全国舞台,是遥不可及的梦。
“我们只是想让学生有个机会走出去,看看世界。获奖,从来不敢想象。”李飘飘坦言。
节目获得了学校的全力支持。排练,就从那个冬天开始了。

耕耘:以触觉聆听世界,用心灵照亮彼此

对常人而言,表情管理与舞台走位都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习得,但对于这群视障学生来说,每一个表情和动作,都是一座待攀的高山。
他们看不见表情,老师就一遍遍扶着他们的脸,帮助调整表情的弧度;看不见乐谱,老师就一句句唱出来录音,让他们反复听,直至刻入记忆;音阶练习时,大家以拍手传递节拍。黑暗中,打拍子的声音悦耳动听。

李飘飘在耐心指导学生们练习。


为增强舞台效果,老师设计了走位。这对于这群视障学生而言,难度极大。
李飘飘想了一个办法,她与主办方沟通,获取舞台尺寸,然后在操场模拟场地。在排练时,老师带着学生用步数丈量位置,以手臂长度衡量间距。一个简单的走位,大家重复了几百遍,直至成为肌肉记忆。
“很冒险,但他们做到了。虽然有点纰漏,但瑕不掩瑜。”李飘飘的语气中满是骄傲。

李飘飘和学生们在操场排练。


学生们之间的彼此扶持,更让她动容。有一次,学生熊昌立因找不到副歌节拍急得落泪,学生李嘉园握住她的手,以脚步声带她打拍,直至二人节奏完全相合;前排同学哼旋律,后排同学用拍手和跺脚打节奏……
所有这些,李飘飘都默默记在了心里。
两百多个日夜,音乐室与操场之间,回响着老师的口令、学生的歌声与琴声。
从冬到夏,即使汗水浸透衣背,嗓子变得沙哑,依然无人言弃。
努力终有回报。节目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,最后代表广西登上了全国舞台。

《风也可温柔》节目表演现场。(图片来源: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)


成长:破土而生,“看见”花开的绚丽

比起技巧的进步,更可贵的是艺术为学生们点亮的那盏心灯。
学生黄忠山初入校时十分内向,如今音乐改变了他。在节目中他不仅唱和声,还担任鼓手。“打鼓要边唱边打,节奏很难把握,我就反复练,直到记住。”他说,自己还想学吹笛子、弹吉他,想尝试更多不可能。
10岁的李嘉园最晚入队,从西林县特殊教育学校推荐而来。“她内驱力极强,学不会比老师还急。不到一个星期,就已融入集体,与其他小伙伴完美配合。”李飘飘赞叹,“她的天赋极好,非常优秀。”

李飘飘在教李嘉园练声。


“音乐是一种美妙的东西,它让我觉得世界很有意思,也带给了我快乐。”学生滕盛果说。通过这次比赛,他证明了自己:“我想一直唱下去,唱给更多人听。”

滕盛果在课堂上认真练习。


舞台曾是这群视障学生遥远而华丽的梦。而今,艺术中蕴藏的生命强音,已越过舞台,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与坚强的种子。

对于未来,他们不再畏惧。

支持:爱,是双向奔赴的托举

节目获奖的背后,是一群默默支持的人——家长。
起初,听说孩子要去南宁,甚至远赴武汉,许多家长忧心忡忡:“孩子从来没出过远门,有点担心。”“会不会水土不服?”“生病了该怎么办?”……但最终,大多数人都选择信任老师。
“原本我想跟着,后来决定放手。平时老师对学生都非常好,我很放心。”学生赵安咫妈妈说。
学生杨习之的奶奶感慨:“第一次去南宁他还想要我陪,后来去武汉,妈妈想跟,他反而拒绝。他说,我长大了。”
带着家长的牵挂和嘱托,4位老师带着9名9—18岁的视障学生,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征途。一步步地,从省会舞台登上全国舞台。

李飘飘在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。


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在给学生授课。


捷报传来时,微信群瞬间被鲜花与祝福刷屏。
“孩子是我的骄傲!”“谢谢老师,一切都值得!”屏幕背后,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自豪。
从保护到放手,从担忧到骄傲——这是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共同修行。
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也让家长们明白:孩子,比想象中更加坚强;而老师,比他们想象中更爱学生。

李飘飘和学生们在操场排练。


绽放:“风”自百色来,声动中国

《风也可温柔》节目载誉归来,已成为百色特殊教育的一张名片,其意义远超一座奖杯。它如一阵清风,吹开偏见与隔阂,让更多人看见残疾人的光芒与才华;它亦如一座桥,连通了孩子与老师、家庭与学校、残缺与完美、黑暗与光明。

当前,百色共有持证残疾人12.12万人,他们在视力、听力、言语、肢体、智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,他们需要被看见、被支持。而全市34家儿童康复机构、10余家阳光助残基地和辅助性就业机构,正持续为这个群体提供着坚实的后盾。孩子们站在全国舞台上的那一刻,不仅是个人努力结出的硕果,也是百色多年来助残工作成效的一次生动亮相。

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全景。


“孩子们用努力和歌声,改变了社会对他们的看法。他们也因此相信,自己是有用的人。”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永红说,“未来,我们会通过参加助残日活动、文艺汇演等方式,带学生走向更远的地方,带他们走进社会,融入社会。”

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一角。

来自百色的“风”掠过群山

带着芒果的香气

最终在全国的舞台上

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



(百色融媒记者 阮晓宁 黄荣盛 李 萍 刘忠正 通讯员 李建俊)

相关推荐